前几天,推文介绍了「读博 ≈ 赌博」的第一期内容,感觉大家对这个话题还蛮感兴趣。👇
今天就继续展开聊聊。
自从翟天临事件后,国家对博士生培养水平的把控明显加强了,博士毕业的难度进一步增大。
另外,近几年层出不穷的研究生跳楼、师生矛盾、实验室安全、校园性骚扰等事件,让「研究生」这个群体受到更多的关注,「读博」这个话题也变得愈加沉重。
所以,对于打算读博的群体,如果能对博士生的真实生活状况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,还是很有意义的。
一来,可以帮助自己做正确的抉择;二来,可以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或者规划。
下面就结合我的经历以及一些见闻,聊聊读博过程中的几大难处。
主要包括:
- 动力来源
- 毕业要求
- 延迟毕业
- 师生关系
- 恋爱和婚姻
动力来源
兴趣是动力的主要来源。
如果你是以硕士的身份继续博士深造的,适应博士生活或许会容易很多。
但如果你是直博生,一下子从本科跨越到博士阶段,适应周期可能要长一些。
具体来说,你是否适应当下的科研生活以及你所从事的科研方向。
以我自己为例,本科期间我的专业是通信工程,在浙大的直博方向是微电子。
(因为浙大通信专业保研竞争太激烈了)
所以,刚进浙大时,对微电子方向的很多专业知识是不了解的。
而且,跟着师兄师姐做了几次实验后,我可讨厌穿无尘服了,进出超净间都得换衣服。🤭
更烦的是,很多实验涉及化学品,有些是有轻微毒性的。
每次做完实验,我都感觉很不舒服~😭
而我的本科专业是不涉及化学品的,所以,最开始我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很难适应这种实验生活。
实验上厌恶,理论上不能也讨厌啊~要不然科研没法做了😂
好在导师给我定的方向用到的核心理论知识我本科都学过。
这给了我一定的慰藉和信心。
但是整体上来说,博士第一学期的状态不是很理想,也没有显著的收获。
但是倔犟的狮子座不甘于现状,所以我还是一直默默给自己加油打气,甚至逼着自己多看文献多做实验,从而培养兴趣。
另外,给自己定目标很重要。
我的阶段性目标是:第一年发表一篇SCI;长期目标是:博三之前达到学校毕业要求(2篇SCI) ;终极目标是:顺利毕业,拿国奖,拿优秀毕业生。
之所以定下拿国奖和优秀毕业生的目标,是因为:本科期间与国奖失之交臂,很遗憾,所以励志在浙大拿到。课题组刚毕业的师兄拿了优秀毕业生,所以我想以师兄为目标。
综上,动力来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:
- 培养兴趣
- 确定目标
- 对自己狠点
毕业要求
读博,大家最担心的还是能不能毕业。
所以,任何时候都应该把达到毕业要求作为核心目标,而且要尽早达到毕业要求,留点时间余量供自己进一步发挥。
以我所在的工科专业为例,大部分高校的毕业要求为2篇SCI即可。
但是需要知道的是,学校文件上规定的毕业要求都是最低要求。
正如前面所说,你可以定三年2篇SCI的中期目标,以及五年(以直博学制为例)4-5篇SCI的毕业目标。
那么,在最低毕业要求上再拔高一点,能带来什么保障呢?
首先是毕业论文盲审,如果刚好达到毕业要求,那么大概率你的大论文在内容上不会很充实,审稿人可能会认为你的工作量不够。
要是大论文写得又不好,那么盲审可能会嗝屁。
(5份教育部全盲审,还是挺可怕的)
第二,如果你刚好达到毕业要求,导师可能会刁难你,不让你按时毕业。
能顺利达到毕业要求的,都是幸运儿~
但也有很多人面临着:导师放养,让学生自己找方向,或者没有充足的经费支撑学术研究。
对于这种情况,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:
- 努力努力再努力,多看文献多做实验。(靠自己才是根本)
- 多和导师沟通,或许导师会给你一些建议
- 多向师兄师姐取经
- 对外交流(其他同学或其他学校),看能不能找到合作的机会
延毕
前阵子,我看过一个数据,相当一部分专业的博士延迟毕业率都超过50%。
这似乎给人一种感觉:博士延毕是常态。
但你可不要一开始就报这种想法。
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:个人能力、专业、方向、导师等等,都影响着一个博士生的发展。
所以你会发现,同时进来的一批人,5年之后,有的人可能已经发了NCS,有的人毕业就是副教授了,有的人还在延毕,有的人抑郁了。
以我的课题组来说,目前还没有博士不能毕业的,而且一般毕业时能够发表4篇SCI。
但是我们所的另一个导师,他们组几乎没有不延毕的,倒不是学生的能力不行,而是导师已经把延毕(半年或一年)当作课题组的惯例了(榨干最后一丝价值)。
遇到这种情况,是真的没辙。
综上,在你读博前,一定要提前了解下课题组学生的毕业情况。(通过各种渠道打听)
师生关系
中国不缺好导师,更不缺奇葩的导师。
你无法保证自己一定能找个好导师,更不能保证导师会喜欢你。
但你可以在尽量克制自己的情况下,保持一个平稳的师生关系。
之所以说尽量克制,我个人觉得也不一定非要完全压抑自己的个性和情绪,委屈求全。
(不允许学生张扬个性,这不是一个好大学该有的样子。)
另外,一定要摸清楚导师的性格和行事风格。
有的导师在组会时,或者在微信群说话会很严格。
但是当你和他当面聊天,又很有亲和力,说说笑笑,像朋友一样。
这样的导师一般可能就是嘴上严一点,但是内心还是很关心学生的。
综上,在了解导师性格的前提下,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,掌握一个度,保持平稳的导师关系。
恋爱和婚姻
恋爱和婚姻也是很多博士生头疼的问题,特别是女博士。🤭
如果是直博生,27或者28一般都能毕业,谈恋爱或者结婚还不算很迟。
但是博士这个群体太多样了,导致大家的感情生活差异还蛮大的。
以我们组为例,大部分直博生在校期间都会谈恋爱,一个甚至多个。
(但似乎都蛮坎坷的🤭)
普博生这一块差异就挺大了。
我们组大部分普博生都是硕士毕业工作后一两年再考博的。
现在普博学制已经改为4年了,如果加上硕士2年半或者3年,相比直博5年,显然是要吃亏不少的。
同龄的一个同学,我都毕业了,他才博一(但是他领证了)。
所以,有些普博生要么直到毕业还没谈,有些博一时就已经领证结婚了,有些博士期间就生孩子了。
真的是既要操心学业,还要操心找对象,甚至操心娃。🤭
总结
本文从多个方面介绍了读博期间存在的挑战,希望能帮助大家更懂「博士」这个群体。
未来,还会时不时聊聊「读博」这个话题,欢迎大家持续关注。